詠春兵器

六點半棍法

相傳六點半棍法不是源於詠春,而源自於少林至善禪師,因機緣巧合之下,至善禪師傳藝於外號「老洪拳」梁二娣。
因為梁二娣與詠春傳人黃華寶均為戲班中人,空閒時兩人時常互相切磋武藝,彼此亦同時盡得所學;梁二娣盡得詠春拳技,而黃華寶亦得梁二娣授以「六點半棍法」。從此之後,「六點半棍法」亦成為詠春拳法必修兵器。
六點半棍法主要為「枕」、攤、槍、掃、撥、彈冚及摭攔。故稱六點半棍法。
由於現今社會,現代人難於攜帶大型武器出外,及甚少用棍比武;不過現在「棍」多是給學員用來練內力;加強腕、踭、臂膀,指及握之力量。

八斬刀

八斬刀為詠春拳法的最高段應用實戰兵器。學員需先完成三套拳法及樁法應用;清楚認識剛柔發力的方法,才能明白如何將拳法的重要技巧運用於刀法之上。
兵器為肢節的延伸,而八斬刀其長度亦相等於一雙前臂,故八斬刀實是等於一雙前臂的增長。
刀是用於生死搏鬥之時,兵器殺傷力大,不是你死,便是我亡;決鬥時要求一招決勝;八斬刀法簡單、快捷、不複雜,沒有很多招式,但速度快、轉變快,動作幅度少。在格鬥時一接觸對方兵器,便要借力跟上決勝於電光火石之間。
若練習熟練後,亦可將八斬刀術運用於雙棍上,也能發揮其迅捷的攻擊能力。